首页 > 五分一期快三计划
五分一期快三计划
|
叩叩财讯 纪沐阳
原标题:辅仁药业第二?三千万分红款难倒台海核电 “鼓吹手”中信证券遭打脸
导读:正如大多数发生在资本市场的奇迹背后不是沧桑便是肮脏的故事一样。台海核电的业绩承诺虽然在“数字”上被认定完成,但在“奇迹”之后迎接台海核电和它的投资者们的却是被不断被放大的风险和断崖式的财务危机。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news)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纪沐阳@北京
编辑:翟 睿 @北京
因凑不出区区几千万的分红款,又一家净利润在近年曾一度破十亿级别的上市公司又将众多投资者推入雷区。
7月31日,台海核电((002366.SZ)公告称其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其说明至今尚未实施分红派息之由。
在此之前的5月24日,在台海核电的2018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其《2018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获得通过,拟每10股派发红利人民币0.39元(含税),合计派发人民币3381.52万元。 然而两个月过去了,这一股息率不到0.4%的年度红利却迟迟“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这一分红预案对于一家净利润曾突破十亿的上市企业而言,原本仅是九牛一毛而不足为道。即便是在过去的2018年,台海核电业绩即使同比下滑六成有余,但依然录得3.36亿净利润,3000余万的分红也不过是当年业绩的十分之一,更何况在最近一期财报数据中,其账上货币资金还有1.12亿的盈余,但台海核电缘何会步辅仁药业(600781)的后尘,成为A股史上第二家爽约年度分红的上市公司? “台海核电的账面资金近两年来已经非常紧绷,最大的根源在于其2015年借壳上市时留下了太多的后遗症。一方面,2015年借壳时,资本市场的整体环境与如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如今大股东高比例质押的同时遇上了近年来股价的大幅调整,拖累了整个财务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为完成借壳时许下的高昂的业绩承诺,大股东方动用了一些非常规手段,这些隐患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而无法遮掩。”一位接近于台海核电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 四年前,以核电专用设备、其他专用设备的制造和销售及技术服务的台海核电借壳丹甫股份(002366),从而曲线完成上市目标,烟台市台海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台海集团”)持有其43.71%的股份为其目前大股东。在2018年之前,台海集团股东包括王雪欣、王雪桂与郝广政三人,王雪欣为台海集团实际控制人兼法人代表。
早在2018年中,在精准完成借壳三年业绩承诺后,台海核电便露出了资金链紧绷的端倪,斯时,央企国资背景的中核香港产业基金曾以15亿资金通过注资其大股东台海集团的方式施以资金驰援。 但不到一年之后,资金链继续恶化的现实让台海核电正式拉响了“踩雷”的警报。 1)精准兑现业绩承诺后的变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台海核电今日的结果或许早在2015年其借壳获批后便已经注定。 据2015年时台海核电借壳丹甫股份时的有关资产重组预案显示,台海核电100%股份作价31亿元置入丹甫股份,丹甫股份以向台海集团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其持有台海核电62.17%股份与拟置出资产的差额;以向台海核电除台海集团外其余50名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台海核电37.83%的股份。由此,丹甫股份更名为台海核电,实控人则变更为台海集团大股东王雪欣。 在2015年其借壳一案被监管层核准之时,台海集团、王雪欣曾与丹甫股份方曾签署《利润补偿协议》,承诺在2015年—2017年中,台海核电扣非后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3.04亿元、5.08亿元和5.77亿元,累计13.89亿元。 事实上,在台海核电借壳之初,外界便对其是否能完成如此高的业绩承诺提出过质疑。 早在台海核电决定借壳之前,其曾计划在创业板IPO。据斯时披露的有关财务数据显示,台海核电2011年度至2013年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1.47亿元和2.09亿元,净利润分别仅为1503.44万元、3060.44万元和3175.67万元。 按照这一净利润增长,台海核电要在2015年至2017年完成3亿至5亿不等的业绩承诺,除非接连出现业绩爆发式的增长。 但在2014年至2015年的当下,随着新一轮牛市的爆发,资本市场的如火如荼也催生了一大批重组借壳企业的诞生。在斯时资本市场造富神话不断涌现下,许多企业为提高估值身价不惜冒险做出巨额业绩承诺。 虽然台海核电曾理直气壮信心百倍地喊出了三年近14亿的业绩承诺,但2015年其完成借壳当年,其置入资产实现的扣非净利润仅为2081.68万元,与其承诺的3.04亿元相比相差十余倍,这也使得其当年业绩便仅录得1800万,同比下滑90.32%。
虽然在2016年财报中,台海核电置入资产扣非净利润真的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达到了3.51亿元,但依然远远落后其对应承诺的5.08亿元。 由于前两年业绩皆为达到承诺,要想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对赌,其2017年其置入资产的扣非净利润则比如达到10亿以上。 显然,这一增长速度或是A股绝大多数上市企业所不敢企望的,除非出现奇迹。 但“奇迹”却真的出现在了台海核电身上,其2017年扣非净利润高达10.22亿,使得其2015年至2017年三年扣非净利润总和达到了13.94亿,刚好与13.89亿的承诺利润擦边完成。 正如大多数发生在资本市场的奇迹背后不是沧桑便是肮脏的故事一样。 台海核电的承诺虽然在“数字”上被认定完成,但在“奇迹”之后迎接台海核电和它的投资者们的却是被不断被放大的风险和断崖式的财务危机。 早在2017年年报出炉不久,面对当年十余亿净利润的暴涨,外界便曾爆出其“涉嫌通过12.56亿元关联交易虚增业绩”的质疑。 据台海核电2017年年报显示,当年7月至11月,台海核电与台海集团之间关联交易金额达12.56亿元,当年确认的收入为10.74亿元。离奇的是,这批交易在签订合同仅5个月内,产品完成率就超过85%。而2015年至2017年,台海核电存货周转天数为968.52天、783.97天、835.07天。
原本两年多的周转周期竟然在短短5个月内完成,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诡异的是,这笔收入既未给公司带来现金流入、也未产生关联方的应收帐款。而梳理当年经营业绩数据发现,这笔交易带来的只有存货大幅增加11.28亿元。 事实上,自2016年台海核电开启利润暴涨模式之后,其关联交易一直源源不断。2016年,台海核电关联交易达2.83亿元;2017年,台海核电向关联方销售取得收入16.14亿元;2018年,关联交易也达到8.9亿元。 在这些关联交易的帮衬之下,台海核电顺利完成上市对赌,然而这些动辄数亿的关联交易却并未给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虽然借壳四年来,其扣非净利润达到了17亿之多,其经营现金流在2017年及2018年中一度为负数。 在2017年业绩冲高至十亿规模完成对赌后,2018年,在近9亿的关联交易加持之下,台海核电的盈利便出现变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跌66.9%至3亿规模左右。
随着对赌业绩的完成,在已经过去的2019年上半年,台海核电的业绩还在继续变脸,据其早前发布的2019年中报预告显示,其2019年半年度净利润为1.2亿元至1.5亿元,同比下滑65.67%至72.54%。 “很多细节表面台海核电在过去几年中很可能通过与关联方‘虚构’交易的方式进行财务调节。而这也是资本市场中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北京一家会计事务所合伙人表示,许多重组借壳的企业,在完成业绩承诺后当年既发生业绩变脸,大部分背后皆有无形之手操控。 类似的案例很容易便会让人联想到日前轰动一时的康得新(002450)业绩造假一案。
据证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康得新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通过上述方式,康得新2015年至2018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23.81亿元、30.89亿元、39.74亿元和24.77亿元,四年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19.21亿元。 康得新的案发也类似由一笔小额资金的违约从而揭开了这起惊天造假案的盖头。 2)“鼓吹手”中信证券(600030)
随着台海核电为区区3000余万分红款爽约事件的突发,不知道其沉疴多年的财务质疑点是否会如辅仁药业、康得新等案件一样由此引爆。
虽然目前监管之手还未正式介入,但近年来在二级市场中,也早已经让台海集团品尝到当初“疯狂的代价”。 在2017年年底,既台海核电业绩为完成大股东承诺即将出现爆增之时,其股价曾一度突破33元。
然而到了2018年5月之后,市场质疑其业绩造假之声渐起之时,台海核电股价也开始一落千丈,到2018年10月,股价更是一度跌至7.3元,较其前期高点下跌近八成。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在2018年11月,台海集团采用向有国资背景中核香港产业基金出售大比例股权的方式以期获得资金驰援。 虽然中核香港产业基金最终以15亿资金获得台海集团48.19%的股权,但这些相比之下显得杯水车薪的资金并未能解决近年来台海核电为完成表面上业绩高增长所埋下的财务漏洞。 2019年上半年,随着股市的回暖,其股价也曾回升至15元上下,这也一度让台海集团和台海核电看到希望,但如今股价再度大幅回跌至8-9元之间,纸便终究包不住火了。 伴随台海核电股价的大幅下跌,台海集团高比例的股权质押和质押违约,以及股权冻结等问题层出。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台海集团累计持有台海核电377,530,383股,占其股份总数的43.54%,累计质押股份数量为342,140,000股,占其合计持股数量的90.63%,占台海核电股份总数的39.46%。累计冻结股份数量为365,766,114股,占其合计持股数量的96.88%,占公司股份总数的42.18%。 在今年7月初,台海核电回复深交所的一份问询函中也透露,台海集团已质押股份中,已经有68.55%的股份违约,违约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9.85%。 “无论是财务上的调控手段,还是真实的资金漏洞,要解决一个上市公司财务上面临的种种问题,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想办法让股价涨上去。只要股价涨上去,很多漏洞便会被继续掩盖,而反之亦然。这一批在2015年前后借壳或资产重组的企业许多都出现了资金链危机,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近几年二级市场环境与2015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幅下跌的股价让一连串的财务雷点引爆。”上述会计事务所合伙人感叹。 当然,如果说股价的上涨可以解决上市公司的大部分烦恼,台海核电也深谙规则,其在二级市场上也并不缺“鼓吹手”,其中影响最大、最为知名的便是来自中信证券的分析师刘海博。
据叩叩财讯统计,自2017年以来,署名中包含刘海博的有关台海核电的推荐报告至少有17份之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发表于2018年5月9日的一份长达23页关于台海核电的研究报告,在该份报告中,刘海博用近万字的文字对其极尽溢美之词。 在这份题为《拓展海上核电新应用,材料优势驱动新产品延伸》的研究报告中,刘海博认为台海核电有望成为海上核电站的设备核心供应商,并估算一个海上核电站对应10亿级的核电设备订单,台海核电有望获得10亿级的订单;其还表示公司在行业低谷期实现了核电设备市场份额的扩张。由此,刘海博给予台海核电目标价高达47.7元/股,并评级推荐投资者买入。
但一年多之后,2019年7月31日,在深交所当晚以一份关注函或即将打开台海核电财务真相的这个“潘多拉魔盒”之时,台海核电报收于9.33元,仅不到中信证券研报中的目标价的1/5。
《最艰难的时间已过》这是刘海博在2019年5月5题最新发布的一份关于台海核电的研报题目,但随着2019年7月31日晚间的这份关注函的出炉,或许,台海核电最艰难的时间才刚刚开始。(完)
copyright ©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