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玩意大利pk10有技巧吗
玩意大利pk10有技巧吗
|
电话骚扰、退费难、被贷款.....教育培训这些陷阱你遇到过吗?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北齐安
你是否经历过以下情形
咨询教育培训
却被课程销售缠上天天打电话
报名参加教育培训
不满意却退不了费
说好的承诺在收钱之后却变了样
???
连日来,多名消费者陆续向《中国消费者报》反映,遭遇了教育培训机构的“黑手”。《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中发现,消费者普遍反映的问题集中在:教育培训机构夸大宣传,消费者遭遇推销电话骚扰、退款难、被忽悠贷款等问题。
1 质疑
夸大宣传
实际课程与课程表不符
教育培训机构夸大宣传、虚假承诺,是消费者反映最多的问题。
8月8日,广西柳州消费者周娟对《中国消费者报》反映,2019年5月12日,她在沪江网校为孩子购买了大语文联报班,共缴纳了8499元。报名后,孩子开始不爱听课,她试听了下,觉得正式课程与试听课严重不符。
周娟:我觉得存培训机构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他们的网络广告宣传中提及 “由姜天一、赵伯奇、郭华粹、窦昕等名师精心打磨”。并且只试播了以上名师视频,但我实际购买的课程中有大量其他老师,并且课程质量远不及宣传的名师,孩子不爱听这个课程。有的家长就统计,发现名师课程仅占不足2成,并且名师早在2014年离开此机构,视频录制时间在2012年,无法更新和补充优质课程。在正式课程里的一些老师,甚至连笔顺都写错。
周娟还告诉记者,整个课程对方没有纸质协议,也没有开具发票。她提出退费的问题,对方并不同意。“反馈问题的过程中,对方还将一些投诉家长踢出服务群,并且还在群里污蔑维权家长是竞争对手的水军,不积极处理问题。”
8月9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就周娟反映的问题致电沪江网校进行求证,客服人员称客服并不负责此项工作,需要记者发送邮件。随后记者按照客服提供的邮箱地址发送了邮件,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复。
2 遭遇
死缠烂打
电话骚扰不断
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拉拢客户,频繁给消费者打电话,这也是投诉热点问题。
8月8日,湖北消费者董林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称,他的经历可以用凄惨来形容。在注册了阿卡索的账户后,遭遇了“狂轰乱炸”式的电话骚扰。
董林:2019年4月,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下载了一款“阿卡索口语秀”APP,没想到我的噩梦开始了,他们不断地向我推荐课程。这4个月,阿卡索从未停止对我的电话骚扰,即使我在电话里明确拒绝,并且要求他们不要再打,也无济于事。
董林还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他还要求阿卡索注销他的账号,但没想到账号依然可以登录,电话骚扰一直不断。“消费者自己下载后,就会感同身受的,从早上7点—17点,任意时间,不管你有没有起床,都会打电话。”
按照董林的提示,《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搜索新浪微博发现,不少网友也曾反映遭遇了阿卡索外教网的电话轰炸。“我的经历告诉我,如果可以的话,请谨慎下载注册。”董林说。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就此现象联系阿卡索外教网有关工作人员,对方称内部有专门的客服在接听和处理用户投诉。
3 痛点
培训机构设置障碍
退款艰难
利用格式条款,设置退款障碍,退费艰难,这成了不少教育培训消费者的痛点。
8月3日,深圳市消费者陈晓婷向《中国消费者报》反映称,她在EF英孚教育报名学习遭遇了退款难。
陈晓婷:我在2017年7月开始在英孚教育深圳科技园员中心报名学习英语,当时因为没有这么多钱,接待销售说未满20岁可以帮忙申请学费贷款分期,学习几个月后效果很差,销售说我报的是线上课程,效果肯定不会这么好,期间一直打电话微信让我报名线下课程。2018年9月,我报名了线下课程,也是英孚给我办理了分期贷款,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发现学习效果很差,想申请退款,查看合同明确表明30天之内无理由退款,我申请退款遭到了拒绝。
8月8日,陈晓婷对记者说,她打电话到上海总部,对方给出的理由是超过30天不可以退款。“客服说有退款条款,但我在合同上并没有看到这些条款。”
陈晓婷说,在一个名为“全国英孚维权退款群的”QQ群中,有1840人,而在另一个名为“上海英孚退款维权”的QQ群中,也有352人。“维权真的很难”陈晓婷说。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了解到,陈晓婷已经就与深圳英辅语言培训有限公司的纠纷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进行起诉,目前法院下达了《先行调解通知书》。
教育培训行业三大乱象凸显
记者梳理发现,近段时间教育培训类投诉上升比较明显。《中国消费者报》接到多起类似投诉,涉及尚德、嗨学网、EF英孚教育、阿卡索、万题库、升学教育等20余家教育培训机构。
8月3日,广州消费者欧小姐,四川消费者田小姐分别向《中国消费者报》反映,在“万题库”报名公务员考试培训,按照协议申请退费,却遭遇对方以程序为理由不办理退款。
8月7日,厦门兰女士向《中国消费者报》反映,“升学教育”多次打电话对她百般洗脑,虚假宣传,不断诱导她报读学历班,并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与“百度钱包”“有钱花”等签订贷款合同。
河南英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文得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中小学生及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红火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乱象。
一是野蛮推广。商家开启“循环播放”模式,不限量拨打消费者电话,进行营销推广。
二是虚假宣传。一些教育、培训广告夸大宣传,作保证性承诺,利用学术机构、教育机构、专业人士等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而其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涉嫌误导消费。
三是“套路”圈钱。随着互联网贷款的浮现,一些培训机构利用网贷来诱导消费者向其合作的贷款机构贷款。通过手机下载相关应用软件,从注册、申请、提交材料,整个流程仅需几分钟,有的机构还把教育培训网贷包装成“免息”、“分期付款”等福利,对贷款限制性条款及风险却只字不提,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
“一些无良商家的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有关法律,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消费者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黄文得说。
copyright © 2010-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